【打印】 【字体大小:
对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原因的探究与思考
来源:确山县教育局      作者:确山县教育局      时间:2024-03-26 08:14:23      浏览  人次
分享:

作者:沈伟 确山县竹沟初中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处于基层,但规模庞大,作用重大,影响深远,事关民族复兴。
曾几何时,农村中小学教育也曾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如今,在国家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学费、教科书费全免并对寄宿生生活给予补助的良好条件下,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情况却比较严重。例如去年某镇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是386人,而升入本镇初中七年级就读的学生仅有177人,流失209人。流失的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去了县城初中,小部分转入市区初中就读。再如该镇春节后合并了两所农村小学,这两所小学每校仅有10多个学生,甚至没有本校老师人数多,继续办下去造成教育资源的低效。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因素
1.有些家长观念落后。
现在农村家庭,供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读书在经济上一般不成问题。但有些家长考虑的是:高中阶段比小学、初中阶段教育投入要大,升入大学后所需费用更大,孩子大学毕业后面临的还是自己找工作。因此,作为农村家长,不能说他们目光短浅,但他们确实不想干这种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的事,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能及时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的那种看得见的眼前短期效益。于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漠视与放任,随便孩子在学校怎样都无所谓,只等孩子年龄大一些了,就让他们外出打工挣钱。这样,孩子学习上就失去了家庭有力的支持,思想上有了动摇,随时都可能辍学。
2.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管不力。
目前,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是一种的浪潮,大部分农村人都不在乎家里产量很低的“几分薄田”,他们纷纷拥入城市。而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照看,或寄养给了大伯、姨、舅、姑等亲戚,甚至委托给朋友。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交差,而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关心甚少。久而久之,致使有的孩子情感孤僻、道德教化缺失,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失去信心,最终导致学生辍学。
3.不健全的家庭状况。
笔者对某农村初中八年级5个班的学生家庭状况做过一个详细调查,每个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20%,这些大部分是离婚家庭,还有父母一方死亡的,还有其它特殊情况的。这些不健全的家庭状况,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与进步,致使有的孩子本可以考上大学、甚至将来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和前途,结果流失、半途而废。如某初中九年级有个女生,家住偏远山沟里,平时学习成绩在班里占前5名,只因为她爸的朋友去她家吃了一顿饭,结果她妈就跟他爸的朋友“看对眼”了,一块儿私奔了。这对她的打击很大,她立马辍学了。从此,她天天玩手机,并用聊天软件在一个月里交了二十多个所谓的“男朋友”,还分别去这些“男朋友”家住宿。爹妈不管她,老师对她苦口婆心地劝说无果,实在太可惜了。在农村,类似这种不健全的家庭导致孩子学坏流失的不在少数。
4.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无底线、无原则地娇生惯养。
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毫无教育和约束可言,他们只是把孩子生下来,供他们吃穿用,其它事情都随孩子便,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无底线地宠着护着。有孩子在家说句话就是圣旨,家长不顾一切去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比如有这样一个九年级的学生,对待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嫌自己的手机不时髦,要求家长给他买个苹果手机,他爸没钱,赶紧卖掉家里粮食给他买个5000多块钱的手机。孩子不抽“赖烟”,想抽“好烟”,他爸赶紧给他买“好烟”,自己也舍不得抽。难怪孩子的爷爷骂他:孩子要他的头他也给!在学校,老师想好好管管孩子,家长不支持,说孩子还小,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像这种只生养不管教、或者不知道怎样管教孩子的家长,目前在农村也不算少数,这也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5.部分家长的认知偏见与盲从心理。
有些家长总认为城里某学校好或者某学校不好,刻意把孩子送到自认为好的学校读书,甚至找人托关系,不惜代价。而有些孩子自身学习基础一般化或学习差,其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去城里上学,仿佛自己的孩子在农村上学就会吃亏,自己脸上就会不光彩。于是他们也不讲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不顾孩子的想法、甚至不计后果,想方设法硬是把孩子也送到所谓的好学校上学,这也造成了农村中小学生的流失。
二、社会因素
1.农村年轻打工族的诱惑。
每到年关,从城市返乡的少数年轻务工者,不讲自己在外打工时所受的苦,或者刻意掩饰自己在外生活的狼狈与不堪,回到家乡穿红戴绿,发型怪异,吃喝阔绰,行为“潇洒”,使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看着眼馋心动。再听听他们描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想想自己的学习真无奈,于是心驰神往,他们心中仅存的一点儿求学欲望也淡漠了,慢慢地混入了青少年打工族的行列。
2.网络和手机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掌握信息、相互交流提供了便利,但个别经营商为了谋取私利,非法经营,致使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再加上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学生似乎离开手机就不能活。他们从手机上接触到一些负面的甚至不健康的东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有的孩子向往外面的所谓“美好”世界,崇尚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幻想中逐步沉沦。他们放弃了美好的校园生活,离开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的教室,不惜走出校门,无知而过早地步入社会。
3.城镇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城镇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富起来的农民在城里买房安家,当然他们的孩子就近在城里入学了。这也应该是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一个客观因素。
三、学校教育
1.学校思想教育不力。
思想教育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更为重要。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一般思想简单、认识肤浅、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良好的思想教育能够对他们起到引领、导向、启发、鼓舞、激励等作用,并且能促进孩子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农村各级各类学校都学习了,也都制订了相应的思想道德建设管理办法或细则,但大多数不免流于形式,未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有的学生因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乱纪之路。
2.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落实。
虽然现在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在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似乎学习成绩成了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未能真正把学生从成绩与评比中解脱出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缺少选择性和自主性,在单一的、过重的学习压力下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他们放弃学业。
3.学校工作缺少吸引力。
在安全工作这一高压线下,部分学校工作期间紧锁校门,不敢让学生走出大门一步,更不敢让他们走进大自然,开展诸如野炊、郊游、有益劳动、研学旅行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他们的课余生活十分单调。有的学校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无法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平台,他们难以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优点,学校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使他们失去自信心,最终因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辍学。
4.部分教师教书育人不能兼顾。
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播撒、是灵魂的唤醒、是精神上的潜移默化和激励孩子们不断迈向远大理想的正确引领。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与灌输。现在,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的教育,而是一门心思搞考试,他们认为学生考分压倒一切。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只看教学成绩。如此,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找不到自己在学校的存在感,感觉好像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便一无是处,他们对上学没有兴趣,长期下去便厌学了。
除上述原因之外,诸如学生家庭矛盾、学校声誉好坏、教师管理方法、学校整体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校园文化的驱动力等,也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四、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对策
1.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执法力度。
政府应结合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控辍保学”的岗位责任制。农村中小学应建立完善的学生流失档案,及时上报学生流失人数,要落到实处,并协助政府对流失学生做好劝返、挽救等工作。学生家长应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法》,从法律层面和法定职责上,对不履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家长,当地政府有权依法做出处罚,正确引导或强制家长送适龄子女上学。
2.调整学籍管理,实行人性化教育。
政府和学校可以对学籍进行适当调整或采取一些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学生取得义务教育学籍后,不一定非得在9年内完成学业,可以考虑延长学生受教育的年限,让不同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实行人性化教育,避免学生因学习赶不上而流失。
3.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在农村,随着适龄儿童入学人数逐年减少和部分学生的流失,农村中小学应该走合并道路,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合并学校的同时,要统筹兼顾,要尽量避免学生因上学距离远而加重负担引发的学生流失。
4.着力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只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队伍才能带出好的学校,才能吸引学生、留住学生。一个好校长可以引领带动一群好教师,一群好教师必定能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所以,学校在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师德、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校园文化建设。新课程改革要求农村教师要学习并具备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教育技能与教育方法等,这些工作都要落到实处。
5.加强农村教师队伍思想教育,排除非必要的教学干扰。
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思想教育,做到提振精神、鼓舞人心、凝聚合力、团结协作、埋头苦干;让他们能够刻苦钻研、精通业务、勤于教学、乐于奉献。学校本该是教书育人的一方净土,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学校排除非必要的教学干扰,让老师们安心教书、潜心教研、静心育人。此外,要让广大教师们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工作中不断鞭策自己,给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6.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
要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使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相关教育部门要把“控辍保学”工作督导检查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辍学专项督查制度。
7.搞好乡村振兴的同时,不断加强乡村教育振兴的力度。
乡村振兴是我国富民强国的大政方针,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如今农民朋友富了,农村环境美了,村容村貌靓了,农村各项设施也齐备了。而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做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总之,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是: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校学生逐年不断流失;另一方面县城和市区学校人满为患,容纳不下就不停地建分校,在这方面市区学校尤其突出。难道这些学校真的是教育教学质量高吗?其实不尽然。
笔者写此文的目的,还是殷切希望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基础教育学校能够如何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学生逐年流失,真正使农村中小学校不断向好发展。因为从国家教育政策层面上来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以上是笔者对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原因的浅显探究与深度思考,不妥之处,望读者朋友多提建议、批评指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