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字体大小: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氏正骨
来源:县文广新局       作者:确山县人民政府      时间:2016-08-12 00:00:00      浏览  人次
分享:

    刘氏正骨属于传统中医药治疗骨伤骨病的民间绝技,已有370多年的历史。2009年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十二代传承人刘建华被公布为刘氏正骨代表性传承人。

    刘氏正骨手法运用中草药秘制的红、白两种药粉、膏药,加之内服特制中草药胶囊,能起到接骨、正骨、消肿止疼、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神奇作用,使患者迅速减轻痛苦、尽快康复,很少留下后遗症,是中华传统中医药中高超的民间医术,对研究中华民族传统医术和中医药临床应用有着很高的科学、文化、历史和实用价值。

 

    据光绪二十五年编纂的《确山县普会寺刘氏宗谱》记载:刘建华的始祖刘寿山,曾在明末崇祯年间任过太医,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大动荡,不愿为官,成为民间名医。清朝初年,刘寿山在湖北行医时,无意中救下了一位病危的老人,老人病愈后无以为报,就将祖传的正骨绝技及配制治疗骨伤的红、白药粉和熬制骨伤膏药的秘制方法传给了他,经临床应用颇有奇效。自此,刘家除看病外,主要以治疗骨伤为主,而且世代相传。清代光绪初年,刘建华的曾祖刘领,因治愈了信阳道台夫人被大车碾碎的腿伤,道台夫人亲赠“神医在世”的大匾,以示褒扬。信阳道台夫人又用自己乘坐的官轿将刘领送回确山,确山的县令还亲自率领各界人士出城迎接,被确山人传为佳话。

 

    刘建华的爷爷刘富同更是接骨高手,被确山人誉为“刘神仙”。新中国成立后是确山县原大众医院(现盘龙镇医院)的骨伤名医。刘建华的父亲刘万祥也是确山县城郊医院(原三里河卫生院)的骨科主任,确山县著名骨伤专家。刘建华是刘氏正骨第十二代传人,现为确山县普会寺乡骨伤医院院长,曾任确山县中医院骨科主任、中医师,现为中国骨伤人才学术委员会理事、驻马店市中医药协会理事。(王志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